返回
旬阳文艺

独孤信印与旬阳的千古奇缘:听宋青讲述献宝经过

来源:潘全耀
06-204783阅读

4411/content/2306211916242991386.gif


▲现为旬阳粮食储备库副经理的宋青

▲稀世国宝与旬阳的千古奇缘

出土于旬阳的国家一级文物独孤信印,又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印,此物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,据说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。中央电视台“国宝档案”节目多次播出,使旬阳的名字与这件国之重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

是老天的赏赐还是缘分使然?独孤信印为什么会在旬阳出土?这个千古之谜,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,至今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答案。它象一段传奇载入了旬阳史册,而拉开这段传奇序幕的人竟然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,他的名字叫宋青。 从宋青拣到这枚印章捐给国家到今天,36年过去了,还有多少人了解宋青是怎样拣到这枚印章、使埋藏于地下的千年国宝重见天日的?围绕着这枚印章又有多少台前幕后的故事呢?

▲青年时期的宋青(办理身份证后,“清”取掉了三点水)

2017年2月15日,笔者在旬阳县博物馆馆长刘国强、原馆长罗金贵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,几经周折采访到了当年的献宝人宋青和县博物馆退休干部、现年94岁的鲁继亨,提起那段往事,两人非常高兴,感到骄傲而又荣幸。

宋青出生于1968年 4月5日,今年49岁,虽然事情过去了36年,但从与他的谈话中,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。他欣然带我到当年拾拣国宝的地点,并向我讲述了从拾拣到捐献的前后经过。

据宋青回忆, 1981年秋天的一个平常的日子,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,当时十三岁的他还是一名旬阳中学上初二的学生,吃过早饭后,他便与前来他家作客的姨老表华开锋一起,从他家(他家就住在东门上),下到河堤下的小河口(旬河)、现在的翻板坝处洗萝卜,华开锋爬在河边洗萝卜,宋青便在河边玩耍,突然,在沙滩与岸边交界处有一个拳头大的东西映入他的眼帘,这东西被一层老泥紧紧包裹,只露出一块黑色,上面隐约有一个阴刻的文字:“令”,宋青拣起来用手一颠,沉甸甸的,比一般的石头重,扣上面的泥巴扣不掉,便拿到河边用水洗,洗也洗不掉,就拣一个石片刮,才慢地清洗干净,看清全貌,原来是一个球形多面体印章,每一小面都有文字,由于是反刻,他不大认得上面的文字,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,只觉得好玩,便带回家。

▲当年拾拣独孤信印的地方,现在修了河堤。

宋青想,这东西个头不大,为啥这么重,以为里面镶嵌有金属物质,就在水泥地上试着磕碰,结实得很,然后用力摔在地上,弹起半尺来高,毫发无损,他感到非常好玩,爱不释手,白天装在书包里,晚上睡觉放在枕头下,宋青的父母以为儿子拣到的只是一个平常之物,并未在意,一天,他的初中同学邓文胜、陈鹏、刘仁平来宋青家玩,这几位是他儿时的好伙伴,想帮宋青“鉴定”一下,他们找来了红墨水和白纸,玩拓章子,把每一面文字拓在白纸上,宋青记得最清楚的是“大司马印”,这几个字他们都认识,邓文胜想起了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中有一句:江州司马青衫湿,便说,这可能是白居易印,至于印面中“独孤信白书”几字,根本不理解字面含意,更不知独孤信是个人名,在学校里,宋青把“令”字拓在白纸上,作为指使对方的一张令牌来游戏,把“大都督印”“刺史之印”“臣信上章”等分发给同学们,这件事,后来被语文老师裴少强知道了,他是班主任,看过印章之后,凭感觉他猜测这是一个文物,应当交给文化馆,找人看一下。

▲清洗独孤信印的地方,就在翻板坝上面一点

▲宋青与初中同学邓文胜(左)

宋青听了班主任的话,一天中午放学回老城吃饭的时间,来到设在路家院子的文化馆,将东西交给了文化馆分管文物工作的干部鲁继亨,鲁继亨对这枚印章也说不清原委,他拿在手里看了一下,对宋青说,这可能是一枚县令手下文书用过的章子,如果有价值我们会酌情给予奖励,便收存在旬阳县文化馆,当时没有留给他任何手续,1984年三馆分设,成立旬阳县博物馆后,这枚印章被保管在县博物馆。 当时,虽然无法说清这枚印章的价值,但旬阳中学认为宋青能积极将文物捐献给国家,有一定的正面教育意义,在1982年的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,校领导在大会上口头表扬了宋青,并奖励了一支钢笔和一本牛皮纸封面“工作笔记本”,奖励词为:“捐献文物有功”,加盖旬阳中学公章。这是他捐献国宝后得到的唯一一次奖励,但当时他对这些奖励品并未在意,可惜都找不到了。

鲁继亨一生酷爱文物工作,在他的家里和办公室收藏了几百件文物,后来全部交给了博物馆,为了保管好这些文物,他在自己的宿办室做了一个玻璃柜子,把重要的文物都锁在里面,对宋青上交的这件文物,鲁继亨不敢怠慢,小心包裹,锁在柜子最里层,细心看护,不示外人。据鲁继亨回忆,在从宋青手中接过这枚印章的当天晚上,他一个人轻轻打开包裹,边看边琢磨,越看越觉得此物不一般,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宋青拾印的地方查看,是否能找到相关的附属物,结果他发现就在附近有一片土渣,是县武装部搞基建倒的土,他企图寻找最初的附属物,或许有新的发现,可是,一连三天在此徘徊,土堆越倒越多,最终放弃了。于是,鲁继亨推测,这枚奇怪的印章很有可能是县武装部搞基建挖出来倒到小河口的。

▲罗金贵(左)与鲁继亨(右)

在谈到印章的来源时,宋青认为,从印面附着的坚固泥土来看,此物绝不是河流的冲击物,如果是冲击物,印面不会保存如此完整,更不会有老泥包裹,这一点与鲁继亨的看法一致,一定是埋藏地下的出土物,至于它是怎样流落于旬阳这块土地上的,有待后人进一步研究考证。

据旬阳县博物馆原馆长罗金贵介绍,宋青向县文化馆捐献文物的准确时间是1981年11月9日。1984年10月初,中国政协陕西省委文化组贺梓城、王翰章、韩伟,高精林等一行来旬阳县视察文物工作。文化组听取了旬阳县有关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,观看了馆藏文物,并对象牙算筹、独孤信印及中黄门印进行了鉴定,称赞此三件文物为“稀世国宝”。11月6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陕西旬阳发现三件“稀世国宝”的消息。1990年7月,按照陕西省政府通知,一级文物象牙算筹、独孤信印等5件被征调至陕西历史博物馆集中保管。

▲宋青与夫人陈燕合影

宋青在得知独孤信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后,内心非常激动,常常在晚上梦见它,他想起与独孤信印在一起的日子,是多么快乐,转眼间离开它二十年了,这二十年间,他参加工作,结婚生子,儿子宋晓都八岁了,他爱儿子,更思念独孤信印,他想找机会去看它,如果不去看它,或许今后就无缘见面了,这种心情愈来愈强烈,于是,2000年宋青带着儿子前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看望他朝思暮想的宝贝,他专门买了一台照相机,想与宝贝合张影留个念,可是工作人员按规定不让照,虽然在展厅看到的是复制品,但宋青依然感到非常亲切,像见到亲人一样,不觉间泪水潮湿了双眼,也许是他的真情打动了工作人员,在出示了身份证后,工作人员特许他与儿子分别在复制的印章前照了一张像。这也是宋青唯一留下与独孤信印有关的证明。 最后,宋青告诉笔者,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,希望有关部门为他颁发一个捐献证书,或者奖给自己一枚独孤信印的复制品,留下永久的念想。

▲宋青老城东门上老房子,他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

▲宋青与母亲合影

▲宋青及全家福照片


点击查看全文
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后可查看全文
我知道了

4411/content/2211081912516169580.png

给个咖啡钱,支持我继续创作吧
广告
  1. 便民信息
  2. 更多  
说点什么吧...

给个咖啡钱,支持我继续创作吧

  • 2
  • 4
  • 6
  • 10
  • 50
  • 100
任意赏金
打赏无悔,概不退款

任意赏金

金额(元)
生成
海报
确定
取消

数据加载中

取消
朕知道了

长按关注 旬阳在线 公众号

总共执行时间 0.1093753